中国民航大学获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
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布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的通知》,中国民航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11所政法类高校,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40所非政法类高校共同入选,获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以下简称“基地”)。
中国民航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坚持自主特色发展模式,长期致力于航空法治人才培养。现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培养航空法方向研究生。航空法学是学校“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法学专业现为天津市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建有天津市级教学团队(航空法学课程群教学团队)。主办连续出版物《航空法评论》和《法学与公共管理教育教学年刊》,近5年,在航空法律、国际民航碳减排、民航规章标准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航空法学综合实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与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航协等建有长期合作关系,建有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天津市级航空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航空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为涉外航空法治人才培养奠定了深厚基础。
基地将根据国家航空强国战略部署,立足学校实际,以助力“中国到本世纪中叶要具有制定国际民航规则标准主导权和话语权”为奋斗目标,坚持突出政治素质,培养国际通用语言运用能力,强化航空法专业素养和全球胜任力的培育,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和管理评价机制,在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等协同下,建设以法学为主,融合外语、民航运输、航空大数据智能等学科的复合型、交叉型涉外航空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形成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高质量涉外航空法治人才培养示范区。
按照基地建设目标,中国民航大学以学校制定的“五纵一横一园”科技发展格局为依托,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通过创新涉外航空法治人才选拔机制、创新涉外航空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夯实国际航空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理论研究和智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建设高素质涉外航空法治师资队伍等方式,加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与天津市级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的科教融合,深化“一横” (国际航空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与“五纵”(五大研究院)深度交叉研究,共同打造涉外航空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航空法治建设核心智库。
据了解,教育部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决策部署的有效举措。根据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安排,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通知》(教高厅函〔2023〕4号)要求,在各地各高校申报、专家论证、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中央依法治国办研究确定了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旨在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
【法学院介绍】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是国际航空法研究联盟成员单位之一。拥有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省部级科研基地(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个平台。法学学科是学校特色文管学科群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在学校全面打造的"五纵一横一园一院"科技发展新格局中,"一横"即是国际航空法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通过"一横"升华"五纵"的研究成果。
(法学院历史沿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