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招生信息网!
全国站 [更换]
距离2025高考还剩200
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大全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学校介绍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市 艺术类 本科公办

1910年 江西省 1970亩

景德镇陶瓷大学学校概况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具有资格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参与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养、陶瓷科技创新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学校坐落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景德镇市,现有湘湖校区、新厂校区及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古陶瓷研究中心,占地面积1970亩,校舍建筑面积75.8万平方米,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考古文博学院、体育与军事教学部、法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艺术学院等12个教学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400余人。

历史沿革:学校肇始于1910年由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等人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校址江西鄱阳)。1912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191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1916年在景德镇设立分校。192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窑业学校。1927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1934年迁往江西九江,更名为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随后迁往江西靖安(1937年)、江西萍乡(1938年)、江西景德镇(1944年)等地办学。1948年升格为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成为国内首所陶瓷高等学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撤销,在原校址、设备和部分专业教师的基础上,成立景德镇市陶瓷试验研究所(现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1958年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矽酸盐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在中国陶瓷高等教育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原轻工业部直属高校。1998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1999年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并入学校。1984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九易校名、四迁校址、四度中断,历经艰辛,颠沛流离,然初心不移,血脉贯通,文脉相承,弦歌不辍,始终根植于陶瓷行业这片沃土,经过一代又一代陶大人的努力奋斗,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即:“养成明白学理、精进技术人才,以改良陶业”的办学宗旨,“培养为陶瓷业服务的尖兵”的人才培养目标,“脑手并用、科艺结合、专攻深究”的人才培养理念,“诚朴恕毅”的校训,“勉知力行”的校风和“发扬国粹、利民裕国”的精神。

学科专业:学校注重艺工并重、艺工商交融,突出“设计艺术和陶瓷工程”优势,构建形成了“艺术设计与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与智能制造、陶瓷经济与管理”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学校设有“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文物”“翻译”等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陶瓷设计与美术”学科为省“十四五”高峰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十四五”潜力发展学科。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实现提质升档,设计学进阶全国第一方阵,艺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位于先进行列。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4个,涵盖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等9个学科门类,精心培养从陶瓷材料、设计、制造到管理全产业链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3个。

师资队伍:学校遵循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汇聚了一批享誉海内外的陶瓷艺术家、雕塑家和陶瓷工程专家、学者。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00余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2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以及“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省“双千计划”人选、“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省突出贡献人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文化名家、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

教育教学:学校以服务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战略、引领国家陶瓷科教事业发展、助力建设教育强省为己任,科学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誉为“是一所可以在全国行业高校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高校”。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等。近年来,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及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等。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其中1项为参与)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充分彰显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着力构建有特色、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生在各类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荣获各类国家级、省级奖项600余项,其中: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14项及最佳创意奖、先进集体奖和最佳人气奖;“红色走读”成果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全国25项,江西2项)和“最具感染力”作品。学校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学业、专业、就业、职业、创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就业创业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00个典型案例(江西省唯一)。学校毕业生与陶瓷类专业相关的有一半之多,35%以上选择在本省就业创业,30%左右选择在陶瓷行业就业创业,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陶瓷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科学研究:学校长期致力于陶瓷材料、生产工艺、装备技术创新研究,拥有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首个)、陶瓷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4个,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委员会等一批国家级专业协会和机构常驻学校,构建形成了全方位服务并引领陶瓷行业发展的完整科技支撑体系。近年来,围绕传统陶瓷、高技术陶瓷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创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成果,并先后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等。学校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陶瓷》《陶瓷学报》及《中国陶瓷工业》,享誉国内外陶瓷业界。

社会服务: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陶瓷行业科技进步,与全国各大产瓷区、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龙泉、上虞、德化等地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全面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战略咨询等社会服务工作,300余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其中,环境友好型陶瓷透水砖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国家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材料支撑;新型瓷石矿应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化解了景德镇陶瓷原料资源枯竭难题;大尺寸碟式陶瓷膜制备技术成功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空白。组织实施一批环境艺术打造及景观雕塑设计类项目,为陶瓷文化传播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批成为科技部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单位、具备“可移动修复资质”(江西省首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落户学校并成为江西省首个进入第二个运行周期的TISC机构。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成为江西新型智库。

文化艺术:在继承传统陶瓷技艺的基础上,学校汲取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美学之精华,注重材质、工艺、造型和装饰等方面的创新,开创和发展了“现代民间青花”“陶瓷综合装饰”“现代瓷画艺术”“意象雕塑”等艺术表现新形式,推动中国现代陶瓷艺术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学校先后为伊丽莎白、丘吉尔、杜鲁门等国外政要设计制作礼品瓷并流传至今,承担完成“7501”毛主席用瓷、人民大会堂用瓷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瓷设计创作任务。吕品昌教授领衔创作“建党100周年主题雕塑工程”大型主题雕塑《信仰》。500余件作品被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学校教师获得全国美展金、银、铜奖,在各类重大展览和评比中取得骄人成绩,创作了大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瑰宝。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陶瓷分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陶瓷艺术品鉴证委员会、中国古陶瓷学会教育中心纷纷落户学校,成功举办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论坛、“chin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赛、陶瓷与文化高峰论坛等高端学术活动,出版《与世界对话——陶瓷英语口语教程》等陶瓷外语系列教材。

国际交流:学校充分发挥独特的学科专业优势,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先后代表国家在法国卢浮宫、希腊亚洲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场所举办高水平的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将博大精深的中华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近年来,学校全面深化与世界各地在陶瓷教育领域的互鉴互容互通,作为牵头单位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教育联盟,成功创设“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高端学术品牌,填补了我国作为陶瓷大国无国际性品牌学术大展的空白。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申报并获批2026年第52届国际陶艺大会主办权,共同致力在全球化语境中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建设推广“唐英瓷坊”海外陶瓷文化中心,打造创新型、特色化国际交流窗口。主办陶瓷工程、陶瓷艺术、陶瓷文化、陶瓷教育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连续两年承办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获批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框架下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获批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2+2双学位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或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修学访问、联合培养人才,先后培养了来自各大洲近60个国家的3000余名留学生。

办学声誉:学校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行业背景深厚、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主动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千年瓷都景德镇基地办学优势,先后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在中国陶瓷界,学校被誉为“陶瓷黄埔”——在全国各大产瓷区,到处都有学校的毕业生,并造就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家、科技领军人物,创造了科达、箭牌、金意陶、简一、欧神诺、道氏等一大批中国著名品牌,为中国陶瓷产业创新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在中国艺术界,学校享有“陶院现象”美誉——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培养的艺术类毕业生人才辈出、成果显著,一大批已成为我国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重点美术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百年追梦,砥砺前行。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陶瓷大学服务陶瓷”,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着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迈进!


高校资讯

招生资讯

录取分数线